二、微服务架构基础概念
		 
	
		2.1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大型单体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小型、独立服务的架构风格,这些服务围绕业务能
		力构建,每个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如 HTTP/REST、消息队列等)进行
		交互。每个微服务专注于完成一项特定的业务功能,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就像一个专注于自己领域的
		专家,只负责解决某一特定业务领域的问题 。以电商系统为例,传统的单体架构可能将用户管理、商
	
		品展示、订单处理、支付结算等所有功能都集成在一个庞大的应用程序中。而在微服务架构下,会将
	
		这些功能拆分成独立的微服务,如用户服务负责管理用户信息,包括注册、登录、个人资料修改等;
	
		商品服务专注于商品的展示、查询、库存管理等;订单服务处理订单的创建、修改、查询等操作;支
	
		付服务则负责处理各种支付渠道的对接和支付流程。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代码库、数据存储和运
	
		行进程,可以独立开发、测试、部署和扩展。
		 
	
		2.2 微服务架构特点
		1. 独立性:每个微服务都是独立的个体,具备独立开发、测试、部署和运行的能力。开发团队可以专注
		于特定的业务功能,不受其他服务的干扰,就像一个独立的小团队专注于自己的任务,提高了开发效
		率。当一个微服务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微服务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例如,
		在电商系统中,如果订单服务出现故障,商品服务和用户服务依然可以正常工作,用户仍然可以浏览
		商品和管理个人信息,只是无法进行订单操作,这样就避免了因一个服务的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瘫痪的
		情况。
		 
	
		2. 松耦合:微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如 HTTP API 或消息队列,耦合度很低。这意味
		着一个服务的修改不会影响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每个服务可以独立地进行升级和修改。同时,也便
		于团队采用不同的技术栈来实现不同的微服务,提高了技术的灵活性。比如,用户服务可以使用 Java 
		语言和 Spring Boot 框架开发,而支付服务可以根据其对性能和安全性的特殊要求,选择使用 Go 语言
		和 gRPC 框架来实现,两者之间通过 HTTP/RESTful API 进行通信,互不干扰。
		 
	
		3. 灵活性:微服务架构允许不同的服务独立开发和部署,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变化。开发团队可以根据业
		务需求的优先级,灵活地安排开发计划,并行推进各个微服务的开发。新功能的上线不再需要漫长的
		等待,开发完成后即可迅速部署,无需像单体架构那样协调多个模块的同步更新,大大缩短了从创意
		到交付的时间间隔。例如,电商平台要推出一个新的促销活动,只需要对相关的促销服务进行开发和
		部署,而不会影响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能够快速地将新活动推向用户。
		 
	
		4. 可扩展性:微服务架构具有出色的可扩展性,每个微服务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独立的扩展。当某个
		微服务的负载增加时,可以单独为该服务增加实例数量,而不会影响其他服务。这种可扩展性使得系
		统能够更好地应对高并发和大规模的业务需求。比如,在电商的促销活动期间,订单量会大幅增加,
		此时可以通过增加订单服务的实例数量,来应对高并发的订单请求,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而商
		品服务和用户服务等其他服务则可以根据自身的负载情况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
		 
	
		5. 技术多样性:不同的微服务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性和性能要求,自由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栈。这意味着
		可以为不同的服务选择最适合的框架、语言和工具,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例如,对于计算密集
		型的数据分析服务,可以选用擅长高效计算的 C++ 语言;而对于快速迭代的前端展示服务,使用 
		JavaScript 和 Vue.js 等技术则更为合适。这种技术选型的多样性,激发了团队的创新活力,能够为不
		同的业务场景找到最优的技术解决方案。